红色党史故事:《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6-04   访问量: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年8月,湖南省省长赵恒惕电令逮捕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的毛泽东。在党组织和群众的帮助下,毛泽东离开故乡去广州。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沁园春·长沙》。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凝结着毛泽东对中华民族将走向何方的深深思考,抒发了他对中国革命前途的信心、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自己将投身这一场伟大革命的满腔豪情。

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青年毛泽东上下求索。他曾拥护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在新军中当了半年兵。又在湖南省立图书馆自学半年,博览资产阶级启蒙学者的名著。后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习了五年。他说这个时候的思想是“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想的大杂烩。”

从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他开始看到过去没有发现的人民大众显示出来的巨大力量,从而明确提出实行社会改造的“根本的一个方法,就是民众的大联合。”

五四运动以后,毛泽东继续宣传、发动和组织群众,先后与易礼容等创办文化书社,发起成立俄罗斯研究会,筹建长沙团组织,建立湖南早期共产党组织,并于1921年7月出席了党的“一大”。会后,他回到湖南,先后建立中共湖南支部和中共湘区委,担任书记,在长沙和安源等地开展工人运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毛泽东坚持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在革命处于极端危险的紧要关头,凭借他对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深入了解,表现出可贵的革命首创精神,适时地改变工农革命军的进军方向,把革命的退却与革命的进攻科学地结合起来,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一条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史上没有走过、我党许多领导人也没能提出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人沿着这条道路,把立足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发动和依靠农民群众,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各项建设事业,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经过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八年抗日战争、四年解放战争,终于在1949年实现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目标,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我们中华民族原有伟大的能力!压迫愈深,反动愈大,蓄之既久,其发必速。”“我们总要努力!我们总要拼命的向前!我们黄金的世界,光华灿烂的世界,就在前面!”“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