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党史故事:理想之甜,信念之甘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4-28   访问量: 】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结果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结果吃错了,他旁边一碗红糖水,他没喝,把那个墨水给喝了。但是他浑然不觉啊,还说,“可甜了可甜了”。这人是谁呢?就是陈望道,他当时在浙江义乌的家里,就是写这本书(翻译《共产党宣言》)。可见,对于陈望道来说,对共产党的热爱和理想信念的追求才是最甘甜的。

 

1919年,刚从日本留学回国的陈望道应《星期评论》杂志之邀翻译《共产党宣言》。为了专心致志完成这个任务,1920年2月,陈望道特地回到家乡义乌分水塘村,开始心无旁骛地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本来就对社会主义十分憧憬、对马克思主义充满敬仰的陈望道以日文版为依据,同时与英文版相互对照,费了平时译书的五倍功夫,终于在当年4月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中文翻译。5月,陈望道将《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稿带至上海,交由陈独秀和李汉俊校阅,并于8月在上海印刷出版。随后平民书社、上海书店、国光书店等相继出版,到1926年5月已刊印17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矗立起一座马克思主义精神丰碑。《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发表170年多年来,尽管世界的阶级关系、经济面貌、社会运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共产党宣言》的真理被结合运用于各国革命实践中,依旧发挥着巨大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力量,指引着我们坚定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