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学习指南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6-02 访问量: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内容包括中药、中药学的概念,中药的起源和发展;中药的产地与采集,药材的概念,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中药药性的概念、中药治病的机理,中药配伍的目的、原则及药物“七情”的概念、中药配合应用规律;用药禁忌的概念及主要内容;用药剂量与用法,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确定剂量的依据及中药煎服法等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是由中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按照中医学的逻辑体系组织而构建的理论体系。本课程包括了认识论和方法论两部分内容。认识论方面主要是以阴阳五行、整体观念等哲学思想以及藏象学说等为代表的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病理变化的认识;方法论主要是以辨证论治、养生防病为核心的临床思维方法,遣方用药法则等。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中药功效主治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本课程结合目前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成果,重点介绍中药基本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中药功效产生的机理及物质基础,以及常用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现代应用及不良反应等。
中药炮制技术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中医用药要求将中药材加工成中药饮片的传统方法和技术。药物经炮制后,不仅可以提高药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方便存储,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必备工序。中药炮制技术课程内容,共包括中药炮制技术概述、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中药饮片的质量要求和贮藏保管、净选加工、饮片切制、炒法、炙法、煅法、蒸煮燀法等14个学习内容。
中药制剂技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制备理论、生产技术、设备操作、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中药制剂技术是以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技术及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密切与医疗及生产实践相结合来研究药物配制的理论和生产过程的合理化及有关操作技能,确保药物制剂的安全、有效、稳定。
中药鉴定技术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之一,本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鉴定学技术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中药化学是一门运用现代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学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和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检识和结构鉴定方法、生物合成途径和必要的化学结构的修饰或改造,以及构效关系等。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是以现代分析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分析手段和方法(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对中药制剂的各个环节(原料、半成品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如原料药材是否合格,在制剂中是否可以检出,有效成分含量是否符合规定,有毒成分是否超过限量等,从而全面保证并提高中药制剂质量,促进中药现代化。
中药储存与养护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来研究药品保管技术和影响药品储藏质量及其养护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技术学科。主要侧重药品储存与养护知识的应用、实践技能的训练,包括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药品变质现象常见类型及其养护方法、药品的包装和中药入库前后的检查、药品仓库的分类、功能特点与现代仓贮设备、药品养护常用方法和现代养护新技术、常见中西药的储存养护等内容。
药事管理与法规是一门研究药事管理的方法、手段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学科。药事管理是指对药学事业的综合管理,是运用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药事活动进行研究,总结其规律,并用以指导药事工作健康发展的社会活动。药事管理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的药事管理是指国家对药事的监督管理,其内容包括制定和执行国家药物政策与药事法规,建立健全药事管理体制与机构,建立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加强药学人员和药品监督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通过推进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依靠技术支撑实现队伍保障来实践科学监管。微观的药事管理系指药事各部门内部的管理,包括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物资设备管理药品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药学信息管理、药学服务管理等工作。
药品市场营销学是专门研究药品市场营销规律与营销策略的经营管理应用学科。药品市场营销学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市场营销关系、市场营销规律和市场营销策略的概括和总结为研究对象,从分析消费者需求的生产领域开始,经过流通领域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消费领域终止,并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