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习指南
【来源: 发布日期:2020-08-28 访问量: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药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和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前者简称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和效应、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等。后者简称药动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等。
药剂学(pharmaceutics)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药剂学是以物理学、化学、药理、药物化学、药材学及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密切与医疗及生产实践相结合来研究药物配制的理论和生产过程的合理化及有关操作技能,确保药物制剂的安全、有效、稳定。
药物分析(medicinal analysis)是运用化学的、物理学的、生物学的以及微生物学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质量的一门学科。它包括药物成品的化学检验,药物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药物贮存过程的质量考察,临床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等等。
药物化学(medicinal chemistry)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的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药物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内容的综合性学科,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学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作用机制、构效关系、体内代谢、合成制备以及寻找和发现新药等。
药事管理与法规是一门研究药事管理的方法、手段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学科。药事管理是指对药学事业的综合管理,是运用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药事活动进行研究,总结其规律,并用以指导药事工作健康发展的社会活动。药事管理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的药事管理是指国家对药事的监督管理,其内容包括制定和执行国家药物政策与药事法规,建立健全药事管理体制与机构,建立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加强药学人员和药品监督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通过推进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依靠技术支撑,实现队伍保障来实践科学监管。微观的药事管理系指药事各部门内部的管理,包括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物资设备管理、药品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药学信息管理、药学服务管理等工作。
《GSP实务》是一门介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相关法律规定及应用的课程,涵盖药品经营企业各个岗位从业人员必备的知识、素质、能力。《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SP,是英文Good Supplying Practice的缩写, GSP直译为“良好的供应规范”,是指在药品流通过程中,针对计划采购、收货验收、主要储存养护、出库运输、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环节制定的防止质量事故发生、保证药品符合质量标准的一整套管理标准和规程。
药品市场营销学(pharmaceutical marketing)是专门研究药品市场营销规律与营销策略的经营管理应用学科。药品市场营销学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市场营销关系、市场营销规律和市场营销策略的概括和总结为研究对象,从分析消费者需求的生产领域开始,经过流通领域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消费领域终止,并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临床药物治疗学(clinical pharmacotherapeutics)是研究药物预防、治疗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临床药物治疗学主要是研究在临床药物治疗实践中如何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主要任务是指导临床医师和药师根据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患者个体差异、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特点,制订和实施合理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并根据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且承受最低的治疗风险。因此,临床药物治疗学是临床医师正确诊疗疾病的基础,也是临床药师进行药学服务的基础。临床药物治疗的核心是合理用药(rational use of drug)。
药品营销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和文化人类学为理论基础,专门研究参与药品市场营销各环节中的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着重分析和研究药品这一特殊商品购销的双方——药品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药品营销人员在营销活动中如何运用营销策略等。
医药企业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医药企业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本课程通过讲授医药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使学生掌握管理学基础理论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在医药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实践当中存在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奠定学生作为未来管理者的基本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