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一、参加范围
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教育技术工作者,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 2.0”)已经实施的学校。
二、项目设置与说明
(一)项目设置
本届活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不同学段的教育教学要求和特点,按照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个组别设置项目。
(二)项目说明
1.课件:是指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目标、过程、方法与评价进行设计、制作完成的应用软件。能够有效支持教与学,高效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各类教学软件、学生自主学习软件、教学评价软件、仿真实验软件等均可报送。
2.微课:是指教师围绕单一学习主题,以知识点讲解、教学重难点和典型问题解决、技能操作和实验过程演示等为主要内容,使用摄录设备、录屏软件等拍摄制作的视频教学资源。主要形式可以是讲授视频,也可以是讲授者使用 PPT、手写板配合画图软件和电子白板等方式,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批注和讲解的视频。中等职业教育组微课作品鼓励体现技能训练(包括训练模式)。
3.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是指教师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组织与实施教学的工具和学生学习与认知的工具,融入教与学的过程,且教学成效明显的教学活动案例。
4.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指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程教学,转变学习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的案例。包括课堂教学、研究性教学、实验实训教学、见习实习教学等多种类型,采用混合教学或在线教学模式。鼓励思政课、教师教育类的信息化教学案例报送。
5.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案例:作品提交单元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教学视频,视频内容为一节课或一节课中的一个教学片断。视频以职业岗位能力与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围绕单一和明确的实践性教学主题,以相对完整和独立的工作项目、典型任务、技能操作、实验实训过程等为主要内容,使用摄录设备、录屏软件等拍摄制作。鼓励将行家里手、能工巧匠等引入教学,开展双师或多师协同合作的教学,实现深度校企合作。可分为以助教为主的教学案例和以助学为主的教学案例。以助教为主的教学视频反映一堂课完整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帮助教师观摩和研究教学方法;以助学为主的教学视频突出教学演示与操作等,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三、资格审定
四、报送办法与名额分配
请各单位认真组织,依据“组织单位作品推荐参考指标”(附件)严格评选,择优推荐。2021年6月20日前报送至1号楼456室。
联系人:洪辉、孙博成
电话:0370-3251628 660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