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毕业生人数激增与疫情影响,大学生应如何积极准备,调整就业心态,把握机遇,顺利拿到offer,值得我们关注。
那么,毕业生步入社会常有的心理困境有哪些?
自卑心理大部分学生都来自于非重点高校,在求职的时候,难免受到有些用人单位的歧视。例如有企业要求“只收985、211学生”,在看到你的学校名称时就直接拒绝,连简历都不收,让人尴尬不已。很多学生彼此倾诉求职中的遭遇,说自己备受打击,这是赤裸裸的歧视。也有学生因此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到后来都不敢在面试的时候提自己的学校,害怕别人因为学校不好而淘汰自己。也有人因为专业不够好,常常后悔当初没有转专业,看到用人单位限制了优先专业时,就直接退缩,连上前咨询的勇气都没有。
就业目标模糊目前,由于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在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等方面与市场需求脱节,毕业生专业不对口,职业知识和技能相对匮乏,大学生缺乏足够的“就业力”,导致“毕业生不知何处找工作”表现为或急功近利、缺乏远大理想,或见异思迁、朝秦暮楚,或职业目标长时间没有确定。
从众心理有些学生在面临求职的困境时,通常会参考自己的室友或者同学的选择。室友选择什么样的简历模板,他们就拿来直接改改,同学去投递什么样的单位,自己跟着投简历,也不考虑自己跟同学之间的差异。甚至有大学生求职时,要求和同学进同一个单位,甚至同一个部门,他们害怕面对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人群。
自我认知偏差由于年龄结构、文化素质、群体意识的特殊性,大学生形成了其独特的心理结构和人格。有些学生往往自我估价过高,总希望尽快找到实现自我的场所,尽早在社会舞台上扮演主要角色,而现实往往令他们大失所望。于是,缺乏自信,怨天尤人,不善于竞争等现象,就会在部分学生身上出现。
可是啊,你或许可以不用那么慌张,面对焦虑,我们要做的就是设法去减少它,并降低它对我们的影响!弗洛伊德说过当人面对外部的危险及预料到的伤害时,便会产生焦虑,即当你要步入社会开启新的探索,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时,一定会产生焦虑。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焦虑是什么:
焦虑是人类的一种基础的应激状态,一般而言,适度焦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戒备、专注地处理多项事务、高效地完成工作。而过度的焦虑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使人心情低落、经常性失眠、对很多事物都提不起兴趣、怀疑自己的价值等。我们会因为无法预见未来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焦虑,这种“不确定性”包含了成功几率的不确定、信息的不确定等,这种“不确定性”会让我们内心产生担忧、恐惧。
如果你还在困惑,可以听听我的建议:
1. 直面人生的“不确定性”
生活本来就充满了变化,况且现在又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无数消息蜂拥而至的时候我们必然会疲惫迷茫而难以做出选择。但我们不可能逃避这一切的变化,也不能预言未来自己一定会一帆风顺或一直不顺,所以这些“不确定性”不应该成为阻碍你前行的绊脚石。当你处于“不确定性”带来的苦恼时,不妨试试这样做:
① 将注意力放在当下,专注现阶段正在发生的事,认真做好每一步;
② 预留出思考的时间,认真权衡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减轻自己的无力感;
③ 放平心态,学会知足常乐,邀三五知己,看看这个大千世界,换种心情,给自己放个假,过好每一天享受每一天~
2. 打有准备的“毕业战”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即将毕业开启新征程的我们,又怎么能不好好为自己以后的航行妥当准备呢?要就业的小伙伴,先给自己准备一份详实完美的简历,多多关注就业公众号,掌握最新就业信息。
3 通过心理学练习消除焦虑
即便做了以上两点,焦虑情绪还是存在的话,我们还可以试试更简单一点的方法,短时间消除它,然后投入当下的工作:
① 呼吸练习:闭上眼睛进行深呼吸,感受空气从鼻腔进入,到气管最后到达肺部最深处;屏住呼吸默数5秒;再通过口腔缓慢呼出气体;反复进行几次,直到焦虑情绪有所缓解;
② 具体化感受:在遇到一堆会令你感到“焦虑”的事情时,试着将它们拆解,并学着去寻找除了焦虑情绪,它们还带来了什么情绪?是悲伤、痛苦、内疚还是失望······寻找到真正让你不舒服的情绪才能更好化解焦虑;
③ 记录美好的事情: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取得的一点小进步、看到一句美好的话还是拍了一张好看的照片,都记录下来,在焦虑情绪产生时翻一翻,会发现生活依旧那么美好,焦虑可以暂时抛一抛。